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类别 哲学
释义 趣    

中国美学史范畴。泛指人的审美趣味,艺术作品的旨趣、情趣、风趣、意趣及艺术作品的一种理想境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开始用这一概念表示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天然意趣,主题的旨趣、归趣,和主观的情趣,以及审美欣赏者所追求的作品内在情感价值。宗炳《画山水序》:“山水质有而趣灵。”钟嵘《诗品》:“阮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隋唐美学则将此概念多用于书法美学评价中。孙过庭《书谱》:“详其旨趣,殊非右军。”张怀瓘《书断》:梁萧子云“创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宋代美学把“理”与“非理”、“奇”与“静”与“趣”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审美趣味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欧阳修认为:“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鉴画》)苏轼提倡审美创造应有“奇趣”(《书唐氏六家书后》)。严羽认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诗辨》)。郭若虚则认为绘画不能只“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图画见闻志·叙论》)。明清美学把“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美学范畴,表示艺术作品的风致和风格。谢榛把“趣”看作与“兴”“意”“理”不同创作方法的美学范畴(《四溟诗话》卷二),强调不应“景实而无趣”,重视景虚而有趣味的情感效应。王世贞提倡山水画应有“景外之趣”和“真趣”(《艺苑卮言》附录四)。汤显祖认为“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玉茗堂尺牍之四·答吕姜山》)。袁宏道把“趣”提高到审美创造的第一位,认为“世人所难者唯趣”,“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袁中郎全集·叙陈正甫会心集》),把“趣”作为反对理学束缚的思想武器。袁中道也提倡文艺创造要有一种“远性逸情,潇潇洒洒”的“趣”(《珂雪斋集·妙高山法寺禅》),认为“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刘玄度集句诗序》)。李渔明确规定“趣者,传奇之风致”(《闲情偶寄·重机趣》)。徐世溥则把“趣”与“情”相区别,认为“同是园趣,而荡与乐者生于大,悲与戒者生于归”(见《尺牍新钞·答杨维节博士论著述书》)。王夫之提倡诗应“亦理亦情亦趣”(《古诗评选》卷五)。在清代,学者亦多强调“诗以兴趣为主,兴到故能豪,趣到故能宕”(贺贻孙《诗筏》)。反映了当时对这一概念的重视。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