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康熙字典》 【午集中】【皮字部】
【唐韵】符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蒲糜切,并音疲。【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声。【长笺】从为形义俱远。当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韦。【书·禹贡】梁州,厥贡熊罴狐狸织皮。【传】贡四兽之皮,织金罽。【周礼·天官】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注】有毛为皮,去毛为革。
又【释名】被也。被,覆体也。【韵会】皮肤,肌表也。【史记·郦生传】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扬子·方言】秦晋言非其事,谓之皮传。【注】谓强语也。【后汉·张衡传】后人皮传,无所容篡。【注】皮肤浅近,强相傅会也。
又【博雅】皮,弁冠也。【礼·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
又【正韵】狐貉之裘曰皮也。【庄子·让王篇】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周礼·冬官考工记】张皮侯而栖鹄。【论语】射不主皮。【注】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
又皮币。【前汉·武帝纪】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辽史·百官国语解】军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黄皮室,皆掌精兵。
又【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古今注】长安儿童呼苦葴为皮弁
又【本草·释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别名。即湿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县名。【前汉·地理志】属河东郡。
又皮山,山名。见【山海经】。
又姓。郑大夫子皮,后汉皮扬,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诗·召南】羔羊之皮,素丝五紽。【左传·宣二年】宋华元谓役者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者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