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形得似 唐司空图用语。指不拘泥于形似,而求得神似,以传达事物的内在精神特征。《二十四诗品·形容》:“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大道”,即元气,指宇宙生命之本体。“妙契同尘”,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言人与物合,如同尘无形,浑然一体。“离形”,不求貌同;“得似”,正由神合。认为表现出世间众多事物的神貌,所作描写要合于宇宙人生之“道”,只要与事物的神理妙合无间,外貌形态上可有偏离。不为形似所束,有利于达到神似,在某种程度上离开描写对象的原貌和形态,甚至运用夸张、虚幻或象征之“形”,有助于表现审美对象的内在本质特征和精神美、动态美。仅仅追求表面真实的“形似”,其结果必须是“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二十四诗品·冲淡》),无法构成诗的意境;把握“神似”的原则,创造“生气远出”(《二十四诗品·精神》)的艺术形象,才能达到“象外之象”的艺术境界。重在神似,而不局限于形似,反映了司空图对不同艺术风俗诗歌意境的美学要求。这一观点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创作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对后来“神似”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