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考茨基
类别 哲学
释义 考茨基     Karl Kautsky1854—1938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早期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成为“中派”理论家,并背叛马克思主义,成为机会主义者。1863年随父母迁居维也纳。巴黎公社促使他对社会问题发生兴趣。1874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哲学系。1875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7年转入德国社会民主党。这个时期他是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中有实证主义、康德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成分。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主义糅合在一起,认为道德导源于各种社会欲,将同情、献身于人类共同体、勇敢、名誉等社会本能当作“伦理学的基础”。1880年,接受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赫希伯格(Karl Höchberg, 1853—1885)的邀请和资助,到瑞士苏黎世为《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政治经济学论丛》等杂志撰稿,并从事历史和经济学的研究。在此结识伯恩施坦和其他社会主义运动领袖,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由此转向社会主义。1881年3月随倍倍尔到伦敦,结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担任恩格斯的私人秘书。1883年起,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杂志《新时代》主编,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机关的活动。早期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所著《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通俗介绍《资本论》,流传很广。帮助整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史》。还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人类史前时代的历史,探讨婚姻、家庭和人口繁殖以及宗教起源方面的问题。在他主编的《新时代》杂志上,第一次公开发表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他还参加《爱尔福特纲领》的修改,起草其中理论部分,清除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影响,正确阐明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原理,指出:无产阶级为了对社会进行改造必须夺取政权。曾撰《土地问题》、《伯恩施坦和社会民主党的纲领》、《社会革命》等著作,批判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在社会革命问题上,主张和平过渡。并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采取调和的立场。在爆发帝国主义战争和出现社会革命形势的急剧转变的历史关头,他从“中派主义”转向机会主义。宣扬“超帝国主义论”,为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作辩护。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公开攻击十月革命和反对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列宁在《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著作中,批判了考茨基的机会主义立场。在1918年11月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考茨基曾短时期任政府外交部副部长和社会化委员会主席。1924年以后定居维也纳,主要从事个人的著书活动。主要著作还有《婚姻和家庭的起源》、《爱尔福特纲领解说》、《基督教之基础》、《卡尔·马克思的历史贡献》、《唯物主义历史观》等。参见“考茨基主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4 8: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