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心理学religion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研究各种宗教群体心理与教徒人格形式、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0世纪初曾兴盛一时,W.冯特、T.李播等曾收集大量包括鬼神、天堂、地狱、罪孽等概念的宗教意识的资料,并描述信徒们参与祈祷、忏悔等宗教仪式时的情绪状态。詹姆斯还发表被视为经典著作的《宗教经验类型》(1902)。此后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时又一度衰落。非学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如S.弗洛伊德、C.G.荣格和A.阿德勒等均有探讨宗教起源、形成机制及其在精神生活中作用的专著。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体心理学又把宗教信仰作为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宗教的心理起源,宗教的思想信仰与人的心理发展的关系,皈依、祈祷和神秘体验,坦白和宽恕的力量,宗教行为的动力学,宗教信仰的人格特征及其社会行为方式,宗教群体心理和教徒交往中的互动作用,宗教信仰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等。其研究方法很多,如内省报告分析、社会调查、问卷调查、亲历观察、个别访谈、信教者日记及自传分析、人格测验、宗教文献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