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纳希 1837—1892 清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蒙古族。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卓索图盟土默特右翼旗(今属辽宁北栗)人。贵族世家。一生未仕。不满清朝封建社会,揭露清末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的现实,痛斥蒙古封建贵族昏庸无能,控诉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爱情。但不主张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幻想由好皇帝“惩贪官,铲污吏,节俭用度,爱抚黎民”(《泣红亭》)。哲学上认为世界由气构成,“此宇宙者,从天地日月乃至万物,皆起源于阴阳二气,固缘于五行法则,故充满世界,繁衍万物”(《青史演义》)。指出事物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地产生、发展和变化,“万物皆遵其时令而生长”,“凡物都不长久”(《一层楼》)。认为事物有其规律,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万物无不具有规律,惟穷思竭虑才领悟也。”(《青史演义》)提出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有’与‘空’说起来虽是两个不同的词,其实是一个,有‘有’才会生出‘空’,同样,有‘空’才会生出‘有’,此有与空二词,犹如首尾相联的一环。”看到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坏极转好,愚极转明,钝极则利,拗极则允。”否定宗教学说,认为“佛教以‘空’为事物终极”,“无根无据”,“变幻莫测”,使人们“想成佛反而成了废物”(同上)。博览群书,精通蒙、汉、满、藏文。对蒙汉民族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造诣很深。著作有历史小说《青史演义》、长篇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以及若干诗词、杂文、论文。翻译《红楼梦》、《中庸》等,现存遗稿约一百五十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