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有 亦称“世俗有”、“假名有”、“施设有”。佛教用语。与“实有”、“性空”相对。谓一切事物与现象,皆因缘和合所构成的假象,无有实性;虽无实性,亦非虚无之法,故名。《成唯识论》卷一:“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有假立,非实有性。”《三论玄义》卷上:“因缘假有,目之为俗。然假有不可言其定有,假有不可言其定无。”认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世界,本身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人们自身的表象和概念的表现,但此表象概念也是一种虚幻的“有”。佛教各派对“假有”有不同论述。小乘说一切有部认为由五位七十五法因缘和合而成的诸事物均属假有。大乘中观派主张一切因缘所生法均为假有,也称之为“空”,并把它归入俗谛,成为中观派二谛说之一。大乘瑜伽行派把假有分为“聚集假”、“相续假”、“分位假”等三种,以分析假有产生的原因;又把假有分作“无体随情假”与“有体随情假”两种,以分析假有本身的性质。《成实论》则把假有分作“因成假”、“相续假”、“相待假”等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