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非经典逻辑
类别 哲学
释义 非经典逻辑     non-classical logic

亦称“非标准逻辑”、“非古典逻辑”。泛指一切不属于古典形式逻辑(传统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和由弗雷格、罗素所完成的经典数理逻辑(以二值逻辑为基础的经典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系统)的现代逻辑学分支系统。与“经典逻辑”相对。主要包括直觉主义逻辑,多值逻辑,模态逻辑,模糊(弗晰)逻辑,等等。非经典逻辑是从20世纪初流行起来的。1907年布劳维提出在无穷集的推理中排中律不适用的思想。1920年卢卡西维茨提出了三值命题演算,建立了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多值逻辑系统。后来,又建立了四值和多值逻辑。1921年波斯特也构造了一个与卢卡西维茨的系统有所不同的多值逻辑系统。从1911年开始,刘易斯先后创立了六个模态逻辑的公理系统(它们被称之为S1、S2、S3、S4、S5、S6),并提出“严格蕴涵”(表示为“p”)的概念,以之作为他所创立的模态系统的基本运算。近几年来,还出现了建立模态形式化的逻辑演算系统以及对因果模态进行形式化的尝试。模态逻辑与多值逻辑都是在经典逻辑基础上建立的,但它们也有区别,前者是扩大型的,后者是限制型的,扩大和限制都是就它们构成形式系统后所得的定理集的扩大和限制而言的。1965年,美国数学家查德(Lotfi Asker Zadeh, 1921— )提出模糊(弗晰)集合的概念,标志着模糊(弗晰)数学主要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而产生。1966年,马利诺斯(P. N. Marinos)发表了模糊逻辑的内部研究报告。1976年,贝尔曼(R. E. Bellman)与查德发表了关于模糊逻辑的专著《逻辑与模糊逻辑》,标志着模糊逻辑开始形成为一门新兴的应用逻辑科学。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4 4: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