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量 明清之际王夫之用语。本为印度因明用语,王夫之将其引进审美领域,意在说明“长河落日”、“离水问樵”之类审美意象,都是诗人对审美对象直接观照、亲身感受的产物。《薑斋诗话》:“‘长河落日圆’,初无定量,‘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认为任何诗人的创作,都要受到亲历、亲见所限,“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乃为朝气,乃为神笔。”(《唐诗评选》卷三)又将其作为评价诗歌意象的尺度,称赞杜甫《野望》“只咏得现量分明”(同上),为“绝佳写景诗”。而离开“现量”,强刮狂搜,妄加揣摩,“如说他人梦”,绝对写不出好诗。其涵义有“现在”、“现成”、“显现真实”三层。“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索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不参虚妄”(见《相宗络索·三量》)。揭示了审美观照直接感兴、不假思索、不参虚妄等特点。反映出王夫之对审美观照、诗歌审美意象的认识,在中国美学史上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