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用彤 1893—1964 学者。字锡予。原籍湖北黄梅,生于甘肃渭源。幼即从学于父,对历史兴趣浓厚。辛亥革命前入北京顺天学校。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校任教,并任《清华周刊》总编辑。翌年赴美留学。1920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哲学及梵文、巴利文。两年后获哲学硕士学位返国。先后在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曾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并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早年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在20年代初曾发表《评近人之文化研究》,支持《学衡》杂志的观点。后态度有所转变,时感“读书无心,救国乏术”,始终关怀祖国的命运和文化遗产。专治佛教史和哲学史,精于考订,治学严谨,把考据之学实事求是传统和西方资产阶级分析哲学思想的方法结合起来。对玄学和佛学的关系、佛教史的发展规律、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和本末有无之争等问题,均有创见。对佛教史和哲学史的研究贡献颇大。主要著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隋唐佛教史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