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普朗克
类别 哲学
释义 普朗克     Max Planck1858—1947

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立者之一。1874—1877年在慕尼黑马克西密利安大学预科、慕尼黑大学学习。1877—1879年在柏林大学就读。187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0—1885年在慕尼黑大学任教。1885—1889年任基尔大学教授,1890年起在柏林大学任为他而新设的物理研究所所长。1889—1928年任柏林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930—1937年任威廉大帝科学研究协会(今普朗克科学促进会)会长。是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伦敦皇家学会会员。早期研究热力学,其后,相继研究力学、光学和电学方面的问题,以及导致量子理论建立的热辐射问题。1900年提出能量子假说,认为物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最小能量单位(能量量子)的整数倍。这一假说突破了传统的能量连续性原理,成为20世纪整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因提出量子假说,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哲学上,曾信奉马赫主义,后转而成为自觉的唯物主义者。认为外部是客观存在的,科学家全部活动的支柱是对世界图景的实在性深信不疑。把因果性作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联系来理解,针对马赫所说“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强调指出“所谓因果性问题,指的就是关于在世界事业中的规律性问题。因果性乃是和我们的感官的感觉无关的概念”(《讲演集与回顾》)。在伦理观上,认为宗教的道德是唯一能在人群中起作用的道德;宗教和科学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说:“人需要自然科学是为了认识世界,而人需要宗教则是为了行动。”(《宗教与自然科学》)主要著作有《物理世界观的统一性》(1909)、《理论物理学导论》(5卷,1916—1930)、《新物理学的世界观》(1929)、《从现代物理看宇宙》(1931)、《科学正往何处去》(1932)、《物理学的哲学》(1939)、《宗教与自然科学》(1937)、《科学中的伪命题》(1946)、《新物理学的世界图景》(1958)、《新科学》(1959)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5 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