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体与性体》 牟宗三著。1968年台北正中书局出版。共3册,分综论和分论两部,计19章。认为600余年宋明儒学之发展实以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南宋胡宏、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刘宗周九人为骨干。这九人在宋明儒学发展中先后继起,在义理上互为衔接。又指出宋明儒学之流变当分三系:“(一)五峰、蕺山系:此承由濂溪、横渠、而至明道之圆教模型(一本义)而开出。此系客观地讲性体,以《中庸》《易传》为主;主观地讲心体,以《论》《孟》为主。”于工夫则特重“逆觉体证”。“(二)象山阳明系:此系不顺‘由《中庸》《易传》回归于《论》《孟》’之路走,而是以《论》、《孟》摄《易》、《庸》而以《论》、《孟》为主者。此系只是一心之朗现,一心之申展,一心之遍润;于工夫,亦是以‘逆觉体证’。”“(三)伊川朱子系:此系是以《中庸》、《易传》与《大学》合,而以《大学》为主。”它“是‘心静理明’,工夫落实处全在格物致知,此大体是‘顺取之路’。”(《总论》)认为五峰系和陆王系皆以《论语》、《易》、《中庸》、《孟子》为标准,可会通而为一大系,此一大系可称之为“纵贯系统”,亦合先秦儒家之古义,故为宋明儒之大宗。而以程伊川、朱晦庵所开出者,当为“横摄系统”,是儒学之旁枝,故为宋明儒之小宗。此书问世后,曾多次印刷,广为流传。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