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在亲密关系的世界里,许多人都会对伴侣抱有种种期待,希望对方的行为举止都能让自己满意。然而,这种期待往往忽视了对方的真实心声与感受,对对方的真实状态并不感兴趣,只是打着“爱”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期待。这样的关系,无疑并非真爱,而是“假爱”。 一、假爱:如我所愿的幻象当一个人口口声声说爱你,却在行为上对你提出诸多要求,期望你完全按照他的意愿行事,一旦你稍有不符,便对你嘲讽、打压、责备,这样的关系便是“假爱”。假爱的本质在于,它并非基于对你真实样子的接纳与欣赏,而是试图将你改造成他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这种“如我所愿”的期待,实则是对你真实自我的忽视与否定。在假爱中,个体往往无法活出真实的自我,只能被迫迎合对方的期待,这样的关系缺乏真实的看见与被爱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往往会感到压抑与束缚,最终想要逃离这段关系。二、真爱:如其所是的接纳与假爱相反,真爱是“如其所是”的接纳与欣赏。真爱一个人,就是爱他原本的样子,不对他投射自己的期待,不试图去改造他。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当我们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时,实则是自己内心投射的结果。真爱的前提是彼此尊重,接纳对方的不足之处,而不是揪着不放或不断投射期待。在真爱中,个体能够感受到被真实看见与被爱的感觉。这样的关系建立在彼此独立的人格之上,双方都能保持真实的自我,无需迎合对方的期待。三、心中的“改造”梦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改造”梦。这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或其他重要抚养者的不满与期待。这些未完成的情结会在我们长大后,以“改造”他人的形式来呈现。然而,我们要明白,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改造”。因此,当我们在关系中总是投射出“如我所愿”的期待时,关系必将走向争吵与痛苦。四、独立人格与真爱真正的爱情,只发生在两个独立人格之间。当个体的人格不够独立时,他会在构建关系时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对方身上,期待对方来满足自己的全部期待。然而,这样的关系往往是不稳定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要活出自己的意志。只有当彼此的人格足够独立时,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都能保持真实的自我,无需为了迎合对方的期待而改变自己。五、结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真正的爱一个人,就是接纳他原本的样子,而不是试图将他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在关系中,我们要带着一面镜子,照见彼此的真实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避免“婚姻是爱情坟墓”的悲剧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