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感性认识
类别 哲学
释义 感性认识     perceptual cognition

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界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产生对于事物现象、表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诸种具体反映形式。认识的低级阶段。与“理性认识”相对。在哲学史上,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性质、作用早就有所认识和探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非常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同时也看到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表面现象的局限性。德谟克里特曾明确提出认识有两种形式:真理性的认识和暗昧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近代F.培根主张把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认为“真正的哲学工作”应像蜜蜂那样,既要采集材料,又要加工消化材料。黑格尔在阐述绝对观念发展时,指出“感性的东西是个别的,是变灭的,而对于其中的永久性东西,我们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小逻辑》),从唯心主义基础上指出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向理性认识发展的必要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须从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来辩证地对待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它是对外界事物现象的直接反映,是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故又称“感性直观”、“生动直观”。感性认识的这些特点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专门化的特殊功能紧密相联系。人的每个感官只能反映事物对象某一个别特性。但在大脑的支配协调下,关于事物对象的各个不同质的感觉能够互相联系、互相统一,组合成该事物对象整体的具体映象即知觉映象。同时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以往的知觉映象还能在人的大脑中再现,形成表象。表象和当前直接获得的知觉映象能够互相结合并改造组成新的表象。因而人的感性材料才能得以不断地丰富和积累,为发展到理性思维准备了条件。要想取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就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充分运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各种人工的感觉器官(如各种生产工具、科学仪器和设备等),收集事物的各个方面的材料。感性认识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也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参见“理性认识”。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30 3: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