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
(重定向自Funan)
扶南国(高棉语:នគរភ្នំ Phnom;越南语:Phù Nam)也称夫南、跋南,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印度化古国,建国于公元1世纪,《汉书》中称为“究不事”,遗址在今柬埔寨境内,奉印度教为国教,受印度文化影响甚深。扶南王国国都在公元五世纪在毗耶陀补罗城(Vyadhapura,梵文:猎人城),在今波罗勉省(Prey Veng)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高棉语中扶南国王叫“山帝”(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高棉语bnam(山)的对音。
《梁书》:“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广十里,西北流,东入于海。其国轮广三千余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气候风俗大较与林邑同。出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鹦鹉。其南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羁属扶南。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毘骞国,去扶南八千里。……扶南王数遣使与书相报答,常遗扶南王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扶南国俗本裸体,文身被发,不制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