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维 abstract thinking (1)用概念、判断、推理表现的理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性。感性具体知识直接地反映对象,但还没有触及到对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只有依靠思维的抽象活动,通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才能深入掌握事物的本质。抽象是在思维中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和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从而形成关于事物的概念。抽象思维一方面远离被研究客体,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同被研究客体相联系;另一方面又更接近被研究客体,因为它把握了客观世界诸现象的本质、运动规律。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说:“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列宁全集》第55卷第142页)离开了抽象思维,任何一门科学的任何一个规律都不可能被发现。从感性具体向抽象思维过渡,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与被认识的客体的直接接触,容易把对象客体的某一方面、 部分、 特性和关系夸大, 从而导致错误, 因而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成果,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2)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对。(3)指“知性逻辑”研究的思维。与辩证逻辑所研究的“具体思维”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