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 sense organ 亦称“感受器官”。人和动物身体内专司感受各种刺激的结构。即感受器及其辅助结构。感受器官的种类很多,按其所在部位和所接受的刺激,可分为三类:(1)外部感受器,分布于皮肤、嗅黏膜、味蕾、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种种刺激;(2)内部感受器,分布在口腔、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来自口、喉、食道、胃、肠、肺的表层的刺激,以及血管内由于血压或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所产生的刺激;(3)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接受来自身体及其有关部分的运动和平衡的刺激。痛、压、温等感受器的结构比较简单,但分布极其广泛,散在身体各处。各种感受器各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可感受的特殊性质的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是从动物的感觉器官长期发展进化而来的,但人的感觉器的形成还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与人的大脑皮层复杂性也有密切联系。因而,从人的单个感官来说,其感受的敏锐程度,往往不如某些高等动物感官的感受能力,但从总的水平来说,人的感官的感受能力却是任何其他动物所不能比拟的。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至于触觉,即在猿类中刚刚显示出最粗糙的萌芽的触觉,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手本身而一同形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78页)人的各个感官的特殊构造,为人提供了在质上绝对不同的印象(属性),但这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通过劳动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活动,制造各类生产工具、生产设备,创造了许多观测仪器,发明了种种交通工具、通讯联络设备,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同时,人还通过与别人的直接和间接的交往,“以社会形式形成社会的器官”,从而大大增强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