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怀疑主义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怀疑主义 英 scepticism;希腊 skeptomai 哲学上对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客观真理能否被人们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和体系。希腊文该词的原意指反思、犹疑、怀疑,亦指面对彼此冲突的陈述的一种怀疑或犹豫不决的状态。(1)古代的怀疑主义。它不是把怀疑作为达到真知识的一种手段或环节,而是把怀疑本身作为认识和研究的结果,否认人类能达到真理或真知识,否认人类的认识能力,否认客观知识的可能性。它是作为独断论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兴起的,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智者派的怀疑主义,是针对早期自然哲学的消极反应而产生的。普罗塔哥拉把人的认识解释成为个别人瞬间意见,从而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进而以辩论术提出否认知识可能性的三点论证——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存在;即便存在着什么,也是不能认识的;即便可以认识,也不能把认识了的传给别人。小苏格拉底学派的怀疑主义,把苏格拉底学说中的怀疑因素推到极端。其中的麦加拉学派的欧几里德及其学生欧布里德提出一系列逻辑论证(“隐藏的人”、“说谎者”、“有角的人”、“谷堆”、“秃头”等论证),从而成为导致形成怀疑学派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皮浪和中期柏拉图学园为代表的典型怀疑学派的怀疑主义。他们制定了完整的体系。批驳传统的逻辑学和认识论。主要是凭借逻辑论证,从认识论上批驳他们所认为的独断论。出发点是坚持存在自身是否存在是难以确定的,任何认识都只能是主观的,结果对任何一件事来说,它既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存在,或者说,它既是不存在也是存在。进而认为,一切感觉和意见都是相对的,它们和理性相结合也不能获得真理,因此事物的本性是不可知的,哲人对一切都应该不作判断、不置可否。批驳传统的自然哲学。认为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的本原说都是彼此矛盾的,所提出的论证本身以及论证的标准是不成立的;在有关运动、时间、空间等问题上也同样如此。批判传统的神学。认为神的概念是不能成立的,要是神是物质的,神就不是永恒的;要是神是有生命的,神就不会有知觉、痛苦,神就不是不朽的;神既不能是有形的,也不能是无形的,既不能是单纯的,也不能是复合的。(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怀疑主义。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承认怀疑无非是考虑到有错误,可是怀疑和错误恰好证明自身的存在,“如果我错误,则我存在。”伊拉斯谟使用怀疑主义论证以支持自由意志。蒙台涅持自我意识的皮浪主义,对一切事物持悬疑不作判断的立场,认为皮浪主义可以和基督教信仰相容,放弃理性的虚饰就能进到真理,接受神的恩宠。(3)近现代的怀疑主义。伽桑狄和梅森(Marin Mersenne,1588—1648)的构造性怀疑主义,对有关实在的知识持认识论的怀疑,但承认科学提供了关于世界的重要而有用的信息。笛卡儿提出方法论的怀疑,认为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尽可能怀疑一切,但进行怀疑的主体是不容怀疑的,“我思故我在”。培尔认为宗教、哲学、历史、伦理学领域中,没有一种说法配得上真理的美名,从而得出理性是虚弱而孤立无助的怀疑主义结论。休谟把怀疑主义溶进其体系,称自己的哲学为“温和的怀疑主义”,认为人们的信仰建立在可能性上,可能性建立在习惯上,以致信仰越小越合理。康德受到休谟的影响后,从“独断论的美梦”中猛醒过来。休谟的怀疑主义促使康德和新康德学派研究知识的可能性。克尔恺郭尔把怀疑主义发展为存在主义,强调对信仰的需要。美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者桑塔亚那提出自然主义的怀疑主义,主张为了使生活有意义,人们应按照生物学的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用对客观世界的存在的非理性信仰解释生活。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