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1521—1593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署田水月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屡应乡试不中。曾应聘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客,于抗倭军事多所谋划。后因胡宗宪被捕入狱,亦遭牵连。晚年以鬻书卖画为生。其诗文“尽翻窠臼,自出手眼”(袁宏道《与冯侍郎座主》),写其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袁宏道《徐文长传》)。善草书,亦擅画水墨花卉、山水、人物,开创写意画派的新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诗文理论上反对因袭,提倡创新;反对模拟,提倡抒发真实感情。提出诗必“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叶子肃诗序》),开公安派之先声。在戏曲理论上提倡本色,认为“本色犹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西厢序》),只有本色才能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重视通俗戏曲文化的审美价值。涉及到艺术创作中的真实问题。论画“不求形似求神韵”(《画百花卷与史甥》),反对模拟,主张创新,体现了“不为儒缚”的反传统思想和创新精神及追求创作自由,大胆、真实地表现自己情感和意趣的美学思想,著有《南词叙录》,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南戏的重要文献和理论批评著作。另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