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幸福论
类别 哲学
释义 幸福论     eudaemonism

伦理学说史上用以论证道德本性、解释道德目的的一种理论。以人的现实幸福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和人生的终极目的。该词源于希腊文eudaimonia,意为“幸福”。有两种基本的不同形式:(1)快乐论。亦称“享乐主义”。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追求快乐是人生目的和道德的标准;侧重感官或肉体上的享受与满足。古希腊亚里斯提卜强调感觉上的快乐,提倡恣情纵欲的人生观。伊壁鸠鲁也称“快乐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并把快乐的内容归结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一般都把追求尘世快乐视为完全合法的、道德的行为。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主张,既要把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又要做到推己及人,群己兼利。19世纪快乐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他的幸福观具有合理利己主义的色彩,要求把个人追求快乐的欲望与承认别人幸福的权利结合起来。中国古代《列子·杨朱》中的“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也,为声色也”,也具有快乐主义的性质。(2)完全论。亦称“奋勉论”。认为人的幸福在于个人的完善,把个人的完善作为人生的目的和道德的标准。在西方,主要代表为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亚里士多德把善归结为幸福;又把幸福归结为人的功能与本性的实现。他说:“幸福的真正性质是什么,我们以为要答复此问题,最好首先研究人的功能是什么?”(见《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认为,绝对精神在社会道德之上还有更高的发展阶段即艺术、宗教和哲学,而只有哲学或纯理性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就其自我实现理论而言,也具有完全论幸福观的性质。历史上种种幸福论,由于肯定人们追求现实幸福的合理性,反对到彼岸世界去寻求道德的标准和人生的目的,因而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们一般都以个人为中心,从个人出发谈论快乐与幸福,因而大多属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幸福理论。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4 5: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