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谢拉尔 Gaston Bachelard1884—1962 法国哲学家、科学家,结构主义思想的先驱者。早年研究自然科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巴诸罗普学院物理学和化学教师。后转而研究哲学与文学,192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30年起在第戎大学、巴黎大学等校任哲学教授,并当选为法国伦理政治科学院院士。哲学上,受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和柏格森哲学的影响,认为没有静止的主体与凝固的真理,强调主体的自我与被认知的事物的结合,达到感情上的合流。认为科学知识来源于理性,艺术中想像则是至高无上的。哲学是阐明精神的认识过程,是理性与想像的结合。提出否定的哲学,认为在认识过程中带有否定性,认识就是肯定与否定的不断发展。认识不是封闭的,它通过否定而达到新的综合,对世界作出新解释。认为错误的问题比真理的问题更为重要,只有一点一点地排除错误才可以达到真理。想像是一种批评和创造的过程,它推动思维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入。真理是否定一些认识了的东西,又吸收一些新认识的东西的活动,因而真理是辩证的、阶段性的。在文学上,认为批评就是参与创作的活动,是重新体验创作的活动,把批评的我与创作的我同一起来。这种思想被认为是超出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新理性主义。其哲学对以后法国哲学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影响,阿尔图塞吸取了思想发展的阶段演进的观点,提出思想的断裂的观点,后结构主义者也从这种观点出发,把作品的写作、阅读与批评结合起来。主要著作有《新科学精神》(1934)、《期限的辩证法》(1936)、《否定的哲学》(1940)、《实用唯物论》(1949)、《理性唯物论》(1953)、《空间的诗意》(1957)、《梦的诗意》(1960)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