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联盟 alliance of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联合。工农联盟的产生和巩固,由这两个阶级的根本利益一致所决定,是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工农联盟的思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1848—1849年法国革命经验时提出。他们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得到农民的支持下才能成功,没有农民的支持,“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84页注①)。列宁在领导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实践并发展了这一理论。他强调工农联盟决定着革命的命运,而在革命胜利以后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托洛茨基提出的“不断革命论”,否认农民的革命性,反对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并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必然发生“敌对的冲突”。毛泽东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工农联盟思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8—1479页)中国的工农联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发展和巩固起来。民主革命时期,它建立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时期,它建立在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基础之上。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它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