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物主义 practical materialism 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自己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一种称呼。因强调社会实践和创立科学的实践观而得名。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本质特征。“实践唯物主义”一词始见于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而提出。他们认为费尔巴哈单纯地诉诸感性直观,不理解实践对历史发展和人的认识的决定作用,因而不能正确地说明社会和认识的发展。旧唯物主义的任务主要在于解释世界,而实践唯物主义强调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在于面向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5页)。科学的实践观点是实践唯物主义区别于直观唯物主义的基本标志。它对实践的解释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的、客观的活动,是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界外部世界的能动关系和辩证统一。实践具有革命的、批判的意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人类历史就是由人的实践(它的最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其客观规律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于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使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实践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实践唯物主义”,除了强调实践的极端重要性外,也强调人类实践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强调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实践唯物主义”这一称呼,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科学性和高度革命性相统一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用“实践唯物主义”指他们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矛盾的。参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