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实存
类别 哲学
释义 实存     existence

亦译“存在”、“生存”。与“本质”相对。该词源于拉丁文ex(外)和sistere(出现),有“存在物”之意。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形式或本质,具有实在性,而个别事物分有理念,具有较少的实在性,实存相当于非存在或无。亚里士多德采取二元的区分,把实存与有形式的质料即实体相联系,把本质与形式相联系。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有两种实存与本质的结合。第一种结合是形式化的质料,与一种事物的本质等同。第二种结合是本质转化为现实。邓斯·司各脱用个别存在的原则形成其个体的理论,使事物成为本质化了的实存,在这种意义上,实存是存在的形式化,其实存与本质是结合的。德国康德与这种经院哲学的理解相反,认为实存不是宾词,100元钱的概念与100元钱的实存不同,有100元钱的概念并不会就有100元钱的实存。黑格尔提出最完全的本质论的哲学,认为实存可以还原为本质,本质之中包含有实存,合理的与实在的是等同的,即本质的理性与实存的事物是一致的。丹麦克尔恺郭尔反对黑格尔的本质与存在的等同,即反对其本质主义,认为本质与实存是分裂的,实存是不可理解的,也是非理性的,以实存的决定代替思辨的哲学。德国胡塞尔是本质论者,认为合理的与现实的并不等同,主张把实存的问题用括弧括起来,以便在现象中找出本质。德国海德格尔集中于找出人的实存即其体系中的“此在”。此在的真实形式是出现。雅斯贝斯则与海德格尔一样,把此在与出现、实存相等同,并把实存更多了解为生存。魏塞把实存看成是存在的四种形式(实存、现实、理想、上帝)之一,认为这四者在本体论上与解释上都不能分裂,真正的哲学应看出四者的相互作用与结合。法国萨特则提出实存(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出现(实存)先于人的本质。中国哲学界在翻译和使用该词时,常与存在一词混淆,把两者均译为“存在”,但在西方哲学史上,前者与“本质”相对;后者则与“现象”相对,其意与“实体”相似。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8 6: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