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运动 the Reformation 欧洲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当时的天主教会是以封建政权为基础的教会,资产阶级势力增长以后,资产阶级要求教会能符合他们利益,主要是:免去对天主教会的大量经济资助,以便把资金用于发展资本主义;进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给予教徒和下级教会以资产阶级式的民主与自由;精简宗教的烦琐仪式,以便使教徒有较多时间从事于经济活动。其先驱者为威克利夫与胡斯等。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掀起广泛的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认为人的意志就像一头驮兽。如果上帝驾驭它,就按照上帝意志向善,如果撒旦驾驭它则走向恶,因而人的善恶由上帝预定。伊拉斯谟反对马丁·路德的观点,认为教会改革在于教育和破除迷信。人有自由意志决定他归向上帝,但人同时也需要恩典。德国宗教改革中的左派是闵采尔。他与再洗礼派保持密切联系,自称继承胡斯派的传统,号召人们拿起武器进行斗争。认为人们信仰的主要源泉不是读《圣经》,而是领会上帝的启示,即在心灵深处所听到的内在的言语,这种启示和内在的言语指人们自己对改造社会和解放自己的理性的领悟。主张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差别、没有国家政权的社会,表达人们对平等社会的向往。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理论以政教合一的形式,在教会行政与教会教育上形成新教的基本理论体系,成为以后他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和在英国革命中由清教徒进行的宗教改革的基本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