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罗宾多·高斯 Sri Aurobindo Ghose1872—1950 印度哲学家,早期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生于加尔各答。7岁赴英,后就读于伦敦圣保罗中学和剑桥大学。1893年回国,任巴洛达大学教授。20世纪初参加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是国大党激进派领袖之一,曾任国民学院院长,“敬礼祖国”报编辑。1910年移居法属本地治里(Pondicherry),创立“奥罗宾多书院”,主编《雅利安》杂志,并从事著述。他综合印度吠檀多各派的哲学理论以及西方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建立了“整体吠檀多”(亦称“精神进化论”)的理论体系。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种超自然的纯精神实体,称为“梵”或“宇宙精神”。世界万物都起源于梵,存在于梵,并还原于梵。宣称宇宙由两个世界,即“现象世界”(现实世界)和“超然世界”(本体世界)所组成。“现象世界”包括物质(指无生物)、生命(指动物、植物)和心思(指有思维能力的人);“超然世界”包括梵(实在、意识力和欢喜三位一体)和超心思(指超越人的心思的精神等级)。认为现象界与超然界是统一的,两者以超心思相互联系,其过程是由物质进化到生命,由生命进化到心思,再由心思进化到超心思,由超心思进化到最高境界——梵。主张人应当通过内省直觉、自我净化的方式,使个人精神与宇宙精神相结合,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和统一。在认识论上,把真理分为“事物的实用真理”和“事物的真实真理”两种,前者是对现象世界的认识,后者是对超然世界的认识。承认感觉和理性思维在认识自然界中的作用,但认为直觉才是最高的认识,只有通过直觉才能认识最高本体——梵。认识的途径是由感觉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直觉。在“精神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进化理论。认为国家和社会是由无数个人所组成的集合体,国家和社会的进化也是通过自我完善的道路使其内在的精神本性得以显现。预言社会进化的目标是“精神化的社会”,在“精神化的社会”中,国家与国家将在同一精神的基础上平等互利,和睦相处,人类将实现统一的理想。主要著作有《神圣人生论》、《人类循环论》、《人类统一的理想》、《印度文化的基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