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句义 梵 a pādārtha 古代印度胜论派哲学关于划分世界为六种范畴的学说。最早见于迦那陀所著《胜论经》。认为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均可分为六种句义(范畴),即实、德、业、同、异和合。实(实体)是一切现象的依据,世界的基础,包括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种,既有物质性的东西又有精神性的东西。德是事物的属性,依存于实体,包括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差异性)、合(结合性)、离(分离性)、彼体(远)、此体(近)、觉、苦、乐、欲、瞋、勤勇、重、液(流动性)、润、行(倾向性)、法、非法、声共24种。业是实体的运动状态,有五种形式:取(上升)、舍(下降)、屈(收缩)、伸(扩张)、行(进行)。同与异是说明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和合是阐明实、德、业三句义相结合而不分离的观念之原因。后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七句义”、“十句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