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姆加登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 亦译“鲍姆嘉通”。德国哲学家、美学家。曾就学于哈雷大学,后任哈雷大学副教授、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教授。1735年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1750年正式用“美学”(Aesthetica)这个术语来命名他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由此而获得“美学之父”的称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三部分,应分别由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来研究。美学研究的对象是“感官认识到的美”。“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就是美,否则就是丑。美学既是一种认识论,又“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认为艺术创作和审美知觉是一致的,它要求以灵感、迷狂状态和热情为前提,并要艺术家有天赋的审美能力,包括敏锐的感觉、想像、洞察力和鉴赏力等。诗的真实是可然性的真实,即可能性和可信性的真实,不同于逻辑的真。诗可以虚构、幻想,但虚构的真实不如自然界的真实完善,诗和艺术都低于自然。这些观点反映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对后来德国美学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1735)、《形而上学》(1739)、《美学》(1750)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