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Marxist ethics 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道德领域中的各项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而形成,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19世纪初,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为清除剥削阶级旧思想、旧道德对工人阶级的腐蚀,培养大批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迫切需要新的道德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当时的需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19世纪中叶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批判了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机会主义者散布的错误道德观念,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阐述。以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列宁、毛泽东等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科学的道德学说,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不仅研究道德的来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着重研究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道德与整个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在整个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道德的内容、形态、层次和社会作用;研究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道德宣传、道德修养的指导原则及其途径和方法;研究作为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表现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特点、主要规范、表现形式,以及它同社会主义社会仍将存在的其他道德体系的关系及其矛盾、斗争和运动规律;研究道德与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如何结合而对社会发展产生合力作用;研究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既包括宏观上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一般理论问题,也包括微观上的各个特殊的具体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如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问题,各种不同职业的道德问题,社会公德,个人道德品质、道德境界的形成和提高的规律问题,等等。此外,还研究与共产主义道德同时存在于社会的各种非无产阶级和非共产主义道德现象,以及如何抵制剥削阶级道德对于人们的思想的侵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吸取了以往历史上伦理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以往伦理学的一些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以往的伦理学或以“神意”、“天志”,或以人的自然本性和先验理性作为考察道德的基本依据,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神学的批判,但批判了他们从单个的自然人出发去研究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错误。指出:人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实践,是运用自己的创造的生产工具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及其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其中包括人们的道德生活。由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在生产和交换中进行着的经济关系,作为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理论出发点。二、以往的伦理学一般都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来研究道德问题:有的把道德原则宣布为绝对的、永恒的;有的则认为是完全主观的、相对主义的;对于道德的分析,标榜以“自然科学方法”只对心理历程作抽象分析;而在必然与自由、动机与效果、道义与功利等问题上,则采取形而上学态度,片面夸大其中的一个方面;关于道德的作用,有的持道德决定论,有的则陷入道德虚无主义,等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采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对有关道德的各种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的论证和阐述,为避免绝对化、抽象化等种种错误,提供了方法论的保障。三、以往的伦理学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社会实践来看待道德现象,无法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辩证统一,从而大都把道德的基础和本质说成是个人利益的满足和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首先从对“人”这个概念的科学改造来解决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认为社会并不是许多单个的自然人的相加,而是由社会化了的人类组成的大大小小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个人也不是可以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自然物,而是只能作为社会的一员时刻受社会存在约束的社会个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在各个社会各具特点,由此产生不同时代、阶级和社会的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而道德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力量,总是体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统一。中国伦理学界有的人主张用“道德科学”一词取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