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顿悟
类别 哲学
释义 顿悟    

亦称“顿了”。佛教用语。指无须烦琐仪式和长期修习,一旦把握佛教“真理”,即豁然觉悟。与“渐悟”相对。顿悟之说,佛典中早有记述。《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即有“速疾解脱顿悟涅槃”之语。《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佛母品》也称“听等觉如来说璎珞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惟有顿觉如来”。《顿悟入道要门论》则说:“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顿悟之说由来已久,但真正创立学说的是东晋、南北朝时竺道生。慧达《肇论疏》中引道生《顿悟成佛义》(已佚)语:“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照极,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恚释。”言佛教之理是不可分的整体,故悟亦不分阶段。在当时引起争论。隋唐时,随着佛教各宗派的形成和发展,“顿”“渐”之争更加激烈。《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有云先因渐修功成而豁然顿悟;有云因顿修而渐悟,有云因渐修而渐悟……有云先须顿悟,方可渐修者……有云顿悟顿修者……有云法无顿渐,顿渐在机者。”禅宗在诸派中主张顿悟说,其余各宗大都主张渐修。禅宗内部又有“南顿北渐”之说。北宗神秀重渐修,南宗慧能提倡顿悟。慧能认为,“顿悟”就是自识本性,自见本性。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今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心顿悟。”又认为“凡夫”和“佛”,并无多大差别,关键在于“迷”和“悟”,而由迷到悟,又只是“一念”之间。所谓“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禅宗这种顿悟说,不仅在佛教中影响极大,而且对中国哲学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产生很大影响。朱熹所倡导的“一旦豁然贯道”的工夫,就脱胎于禅宗的“一悟即至佛地”的顿悟说。陆九渊提出直接“发明本心”以达到“知”的认识论,也源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理论。佛教禅宗的顿悟理论,对中国古代诗论、文论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加强了中国古代美学思维重直观和静观,重感悟兴发,而不重言谈和思辨这一趋向。“兴趣”说、“神韵”说等,都是这一趋向的产物。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9 13: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