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相互关系及各自在历史上的作用等问题的学说。早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生命的生产”分为“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和“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0页)。人类生存及历史的前提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人类自身生产。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明确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同上书第4卷第2页)。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两种生产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互相适应与互相制约的。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类自身生产是直接生活生产的主导方面,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私有制的出现,物质生产逐渐成为现实生活生产的主导方面。经济关系成为基本社会关系,决定着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关系在内的一切其他社会关系。但人类自身生产仍然对物质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两种生产必须保持恰当的比例。在20世纪50年代,该理论在苏联和中国曾一度被指责为“犯了一个错误”,“拿二元论观点代替一元论观点”。一直到70年代才重新被肯定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