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虚 北宋画论家。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供备库使,后为文思副使,并出使辽国。绘画美学思想上,强调绘画的教育功能,认为绘画“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图画见闻志·叙自古规鉴》)。重“寄高雅之情”的审美情感的表现。重视和发挥绘画六法中“气韵生动”之说,认为“凡画必周气韵”,它是“万古不移”的理论。提出“气韵”与“人品”联系的观点:“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论气韵非师》)。要求画家传写出对象之神,体现其主观情感:“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主张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突出“意”的审美特征:“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目的在于要求绘画反映对象的形神兼备。以“清劲”、“秀润”、“雅淡”、“清澹”、“潇洒”、“简重”、“清奇”等审美范畴,评价艺术的风格美。认为古今遗产和创作各有其优劣,赞赏推陈出新的审美价值,对于后代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有《图画见闻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