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 1023—1085 北宋画家、画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人。曾任翰林待诏直长。工山水画。绘画美学思想上,认为绘画既有使人“有所征考”、“识百世礼乐”的认识作用,也有“快人意”的审美价值。与此相联系,要求山水画有“景外意”与“意外妙”的审美效果,能使人“看此画”,“生此想”,“如真在此山中”的真切审美感受,并能使人产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的审美想像。要求画家在审美创造时的精神状态与写形传神、经营位置等艺术技巧配合,这样才能达到精神爽朗、思想深刻,构图完善的审美效果。提出艺术形象与透视法的矛盾统一问题:“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的论述,反映了艺术家把握艺术形象空间变化的审美规律。指出客体“取势”,是为了主体“意境”的创造。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言论及手稿由其子郭思编为《林泉高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