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 soft science 一门高度综合性的新兴科学。由现代管理学、科学学、决策科学、预测学、系统分析和科学技术论等学科组成。借用电子计算机的“软件”之意而得名。它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和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它们的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方案和决策。主要研究内容是:(1)探索各个系统、层次的战略性问题。如现代科学化管理战略、科学发展战略、预测研究战略等;(2)进行多学科的相关分析和探索多学科的柔性结合;(3)探索和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系统分析与整体效益最佳化的有机联系,系统分析的定量和定性的辩证关系,系统分析与价值判断的运用等。软科学的研究具有直观性、跨学科性、系统性、对策性、预见性等特点。一般认为,软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个体研究。如美国工程师泰勒的“动作(操作)研究”、“时间研究”,梅奥(Elton Mayo, 1880—1949)的“疲劳研究”、“智能研究”等。(2)集体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软科学研究机构,被誉为“思想库”、“智囊团”或“头脑公司”,如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兰德公司、斯坦福研究所等,进入计量化研究的新阶段。(3)广泛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软科学得到广泛重视,其研究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渐开展了软科学的研究。1986年7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的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标志着中国软科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软科学的基本功能在于扩大、强化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增强系统的整体功能,具体表现为:(1)作为知识体系和思维工具,有认识功能;(2)作为智囊团、思想库,有论证咨询功能;(3)作为应用性社会技术,有科学管理和决策功能;(4)作为研究未来的理论和方法,有科学预测的功能;(5)作为以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及其体制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更大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作用的协调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