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象征主义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象征主义 Symbolism 现代西方文艺流派之一。19世纪中叶兴于法国诗歌领域,20世纪20—30年代达于鼎盛,影响遍及欧美及各艺术门类。19世纪中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前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波德莱尔、马拉美(Stéphané Mallarmé, 1842—1898)等。波德莱尔于1857年发表的诗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互相感应契合,诗人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提倡刻画个人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思想,采用暗示、对比、烘托和联想来表现有物质感的形象的艺术方法。1886年9月15日巴黎《费加罗报》上,诗人让·莫雷阿斯 (Jean Moréas, 1856—1910)正式提出了“象征主义”的称谓,要求诗人们摆脱自然主义文学着重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探求内心的“最高真实”,赋予抽象观念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式。马拉美提出诗歌是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象征主义主张:在对象把握上,用被理智化的感受性从内心世界和表面世界的对应中发现独特的现实;在表现手法上,打破传统的现实主义模式,以象征和暗示作为文艺创作的主要手段,即用某种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体现、暗示、表达艺术家的与此形象相对应的思想观念和内在感情。其哲学、美学基础是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混合,认为现象世界的真正本质隐藏在科学、理性无法把握的“彼岸世界”,只有那里才存在“真”和“美”,诗的目的就是用象征方法来揭示这种虚无的存在,传达作者隐蔽的感受与情绪。20世纪20—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代表性诗人有法国的瓦莱利、美国的艾略特等。艾略特的《荒原》被称为20世纪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戏剧方面代表作有比利时梅特林克的《青鸟》等。绘画中的象征主义表现在法国沙旺、莫罗、杰尼、莱东,德国施因克,瑞士别克林和俄国“蓝色的玫瑰”展览会艺术家等人的创作中。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