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论》 《荀子》篇名。认为“礼”为“先王”调节人们欲望、避免争乱而制定的“度量分界”,其主要内容是“养”(养人之欲)和“别”(贵贱有等)。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治国的根本,“人道之极”,“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认为“礼”对人性有导化和矫饰作用,强调衣冠服饰和声乐颜色等,都要符合“礼”的规定。人如能以礼为行为规范,通过道德涵养和审养活动,就能收到“化性起伪”的效果。还认为“礼”是万世不变的法则,决定宇宙万物的变化。在美学上提出“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的命题。从人的感情欲望来说,人性本恶,不能成为美,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伦理道德的修养,才能使人性从恶转化为善,实现人格之美。审美活动合于“礼”,才能体现贵贱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