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经》 Nyāyasūtra 音译“尼夜耶经”。印度正理派哲学经典。相传由足目著。成书约在3—4世纪。全书分5卷五百三十八颂。主要内容是:第1卷十六谛义,亦称十六句义;第2卷疑惑(对于事物确切性质的矛盾判断)、四量(认识事物的方法,指现量、比量、比喻量、圣言量);第3卷自我(灵魂)、身、根、觉、心;第4卷勤勇、轮回、业报、苦、解脱、似(谬误)、全及分(全体与部分);第5卷倒难(错误的非难)、堕负(失败的原因)。中心思想是探求知识来源,总结辩论方术,提出推论的五段式,并坚持与胜论相似的多元极微说和实在论的世界观。对印度因明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后有多种注疏。最早的释本是富差耶那(Vātsyāyana,4世纪)所著的《正理经释论》,此后有乌地阿塔克拉(uddyotakara,6—7世纪)著《正理释论疏》,筏遮塞波底·弥室罗著《正理释论疏记》,阿难波吒著《思择集论》,该书为印度近代正理学说纲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