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的批判》 中国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1984年出版修订本。为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干校劳动时所写。该书第1章论述康德思想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第2章至第7章论述康德的认识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空间与时间、范畴、二律背反、物自体等问题的探讨。第8—9章论述伦理学,包括道德律令和宗教、政治、历史的观点。最后一章论述美学与目的论。该书认为普遍性与必然性同一定社会时代的实践水平有关,并强调康德在区分分析与综合时,把综合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认为因果性范畴的原始基础是人的实践所创造的大量的多样的因果联系,但范畴构架对人的认识有重大作用。强调自我意识是康德哲学认识论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问题,其实质是以唯心主义方式集中提出了人的认识的能动性。康德区分知觉判断与经验判断,认为前者没有加上范畴,而后者则经过范畴的规定,论证了认识的客观性不来自直接的感知,而得自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这是康德哲学与经验论的重大区别。认为康德强调思维的能动性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创造世界,它在费希特与黑格尔的哲学中从经验中的同一达到现实中的同一。认为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这个传统,但其改造世界的伟大的自我不是精神的活动而是社会实践。该书认为康德主观能动性的道德实践成了纯形式的东西,它排斥现实的幸福,因而以理性宗教为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