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spiritual civilization 人类社会精神生活进步与开化的状态。人类精神生产积极成果的总和。与“物质文明”相对。内容包括:(1)文化方面。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2)思想方面。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心理、风尚,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社会的组织性、纪律性等等。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的丰富后产生。它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紧密联系。它的性质为生产方式所决定。精神文明的思想方面,直接决定于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社会生产力间接相联系,但它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先进的政治思想、道德风尚能积极推动人类文化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精神文明的文化方面的发展,同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直接相联系,并直接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科学文化发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完整的精神文明是思想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统一。社会精神文明以社会物质文明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从历史的总体来看,两个文明是互相适应而发展的,但有时也有不平衡,如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高于或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的情况,或在物质文明发展相似的国家中,精神文明的某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衡量社会的进步,不仅要看物质文明状态,而且要看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状态。一般说来,任何时代的精神文明都是对过去精神文明的批判、继承、提高和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表现为新的观念、理论代替旧的观念、理论;先进的思想战胜落后反动的思想,真理战胜谬误,以及文化和科学的日益昌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参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