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动力 精神力量在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中的作用。精神力量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基本功能。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是辩证的统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邓小平多次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要受破坏,走弯路。共产主义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的思想、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等等,都是促进人们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江泽民把新时期作为精神动力的创业精神进一步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提倡用这种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此,必须经常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