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 science of science 亦译“科学的科学”。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科学。是从整体上研究科学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发展规律、社会功能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精辟地论述了科学的发生根源、历史发展、社会功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20世纪20年代波兰社会学家F.涅茨基、柯塔宾斯基和苏联学者H.鲍里切夫斯基等人先后发表文章,创造了“科学学”(波Naukoznawstwo)和“科学的科学”(波Naka ona nauke)这个学科名称,提出建立科学学的问题,并指出科学学一方面要研究科学的本质,一方面要研究科学的社会作用。1938年,美国默顿发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了研究。1939年英国J.D.贝尔纳发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系统论述了科学结构的理论模式、科学学研究的数量分析方法,科学政策和科学管理等问题。这部书被认为是科学学奠基性的著作,J.D.贝尔纳被公认为科学学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D.普赖斯、社会学家默顿等也对科学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学得到迅速发展,研究了科学发展的速度、科学发展的结构、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问题,80年代来更重于科学学的应用研究。科学学可分为理论科学学和应用科学学两大类。其分支学科包括科学体系学(研究整个科学体系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分析整个科学体系的结构关系等)、科学社会学(研究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活动内部的社会关系和人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科学能力学(科学能力结构、作为特殊生产力的科学能力,科学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等)、科学政策学(研究国家科学活动的大政方针,一定时期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结构和重点,科研系统的协调与发展,科学政策与经济、教育等政策的关系,科学体制等)、科学管理学(研究科研活动有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科研的效率)、科学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心理过程、社会心理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等)、科学计量学(科学研究的计量规律,如人才量、设备量、情报量、资金量、成果量的计量标准和统计规律等)以及科学经济学、科学教育学、科学情报学、科学人才学、科学流派学、科学技术史等等。科学学的研究对揭示和认识现代科学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发展规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促进科学技术现代化都有重要的意义。1982年中国成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