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 1460—1526 明书法家、文学家。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子”。善诗文,亦擅书法。在美学上,认为艺术是情境结合的产物,“天地山川,阴阳鬼神,人伦隐显,动植生化”,“惟人焉而参之”,“英灵之发,掠彼枢轴,注我心手,而图绘兴焉。”(《枝山文集·陈征之藏宋元名画记》)认为“情”是身与“境”相接的产物,“境”则在生活经历中获得。强调艺术家须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如果“望不出檐外,行不越户限”(《枝山文集·朱性父诗序》),就不能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强调艺术创作中审美心胸和审美能力的作用,提出“将以宣豁风抱,纾和志节,则必得长津阔野,以极其大。将内观心语,玩索理性,则必得窟室奥寝,以极其小”(《枝山文集·葛秀才小楼记》)。分析了审美意象中“象”和“韵”的关系,提出“师楷化机,取象形器”的命题。这一观点在明代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对清叶燮、石涛、郑板桥等人的美学思想有所启迪。有《怀星堂集》、《枝山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