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类别 哲学
释义 知    

中国哲学史范畴。有知识和认识能力两种含义。战国荀子认为人具有感知的能力,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获得知识,“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正名》)。又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蔽》),承认人有认识客观事物之理的能力。后期墨家认为知识在于人能正确反映所见的客观之物。《庄子·庚桑楚》也说:“知者,接也”,有同样的意思。东汉王充提出“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论衡·实知》),强调后天的学习为知识的来源。三国魏王弼提出“不行而虑可知”,说:“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老子注》四十七章)还说:“如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同上)北宋张载将知识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把两者的关系对立起来。他说:“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正蒙·大心》)。承认一般的感性知识来源于“物交”,但否认“见闻”为理性(德性)知识的基础。程颐以为知识是先天固有,与生俱来的,“知者吾之所固有”(《遗书》卷二十五)。南宋朱熹也说:“知者吾心之知”(《朱子文集·答江德功》),但又说:“知,谓说其事之所当然”(《四书章句集注》),把知识作为对事物“所当然”的道理或规律的认识。明王守仁认为知识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心之灵明是知”(《传习录》上)。明清之际王夫之确认知识不是先天固有,而是来自后天的见闻活动,“原知见之自生,资于见闻”(《思问录·内篇》)。清颜元提出“知无体,以物为体;犹之目无体,以形色为体”(《四书正误》)。近代魏源认为“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默觚·学篇二》)。对知的性质和来源作了唯物主义的理解。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30 16: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