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湿奴派 Vaishnavism 印度教派别之一。4世纪笈多王朝时盛行。12世纪罗摩奴阇奠定了该派的哲学理论基础,成为印度教的重要派别。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和西海岸地区。主要经典是《般遮罗多罗本集》、《罗摩衍那》、《薄伽梵歌》、《毗湿奴往事书》、《薄伽梵往事书》等。信奉主神毗湿奴、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及其各种化身。修行方法强调对神的诚信、归依胜于知识的证悟,并不都实行素食、苦行等规戒,祭祀一般在寺庙中举行,反对用动物作祭品。有很多支派。在12世纪以后主要有:(1)罗摩派,认为对至高之神罗摩表示信爱并默念罗摩之名,沐浴于神恩之中,就可获得解脱;(2)黑天派,反对祭神的繁琐礼仪,认为只要赞唱黑天及其妻罗陀的赞歌就可获得神的恩宠;(3)札格纳特派,黑天派的极端派,该派有些信徒常投身于神象的车轮之下,以死表示虔诚;(4)摩诃罗阇派,筏罗婆(Vallabha,1473—1531)于15世纪在北印度创立,进一步发展了对黑天和罗陀的崇拜,实行导师崇拜,其末流所趋与密教的仪式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