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林-纳尔逊悖论 Grelling-Nelson's paradox 语义悖论之一。1908年由格列林(K. Grelling, 1886—1941)与纳尔逊共同提出。这一悖论认为某一事物或某一属性P如果它本身不属于该事物或不具备该属性,即P不P,则P称为它谓的;否则称为自谓的。例如“具体”是它谓的,因为“具体”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并不具体。其他如“物质”、“思维”、“实践”、“情感”、“理智”、“叠韵”、“诗词”、“长”、“短”、“红”、“火”等等都是它谓的;而“字”、“中文”、“多音词”、“抽象”等等则是自谓的。如果我们把一切它谓的事物或属性所成之集记作H。格列林-纳尔逊所提出的问题是:“它谓”它谓吗?即H∈H吗?显然H∈H,当且仅当,H是自谓的,当且仅当,H⋶H。导致了自相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