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尔班 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 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创始人。受教于耶拿、柏林、格廷根等大学。历任瑞士苏黎世,德国弗赖堡、斯特拉斯堡、海德尔堡等大学哲学教授。1894年起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校长。在弗赖堡任教期间,团聚了一批以他为首的哲学家,形成了一个以复活康德哲学为主旨,以研究历史、文化及价值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流派,即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他在哲学上的主要特点是试图把康德的批判主义原则推广应用于研究自然科学以外的整个知识领域,从价值的观点出发重新确定哲学的对象和任务。他肯定康德的批判主义,但不同意康德把知识局限于理论理性、即经验自然科学范围,而把伦理学和美学排出于知识范围之外;也不同意唯心主义者把精神领域实体化并将其与物质领域完全割裂开,从而不能对物质领域作出恰当的解释。认为哲学应当把物质和精神、理论和实践领域统一起来,应从象自然科学那样回答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转向研究对象应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由判断问题改为评价问题。对于一个命题是否为真,不再通过将它与事物或客体(自在之物)去相比较来确定,而主张由我们的直接经验是否感到有责任去相信它来确定。由此把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归结为价值和评价问题,哲学成了一般的价值理论。认为哲学也只有从价值的角度出发才能将康德等人所未能统一的知识的不同领域统一起来,即沟通自然科学与伦理学、美学及其他历史文化科学。这种价值哲学把世界二重化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理论世界和实践世界,其中前者都从属于后者并由后者而得到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康德关于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信仰优于认识的观点的发挥。为了避免价值哲学在对事物和现象进行估价上的主观主义,又提出标准意识及与之相应的标准价值、价值规范作为进行哲学评估的标准,并承认这种标准是对康德的伦理标准的发挥。还按照价值哲学对科学重新分类,其中最重要的是把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对立起来。认为自然科学是规范科学,是对现象中的一般的、重复的和合乎规律的东西的说明,以因果法则为依据;历史科学是表意(描述特征)科学,是对具体的、单一的、特殊的事物的描绘,遵从评价法则。两者的研究方法和目的均不同,但又都在其价值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主要著作有《论偶然》(1870)、《近代哲学史》(1878—1880)、《论意志自由》(1904)、《逻辑原理》(1912)、《哲学概论》(1914)、《历史哲学》(1916)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