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 cultural philosophy 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侧重以文化为本体,探究文化和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其先驱是18世纪意大利启蒙学者维科和德国的赫尔德。维科认为,人主动创造世界历史,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赫尔德继承并发展了维科的思想,明确提出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再创造的过程。这些思想对文化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9世纪中叶后,文化哲学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进化论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等,从不同层面对文化进行哲学反思,推动了文化哲学的发展。近代和现代中国的一些哲学家如梁漱溟、熊十力等对文化哲学也有所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认真研究和汲取文化哲学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晚年很注意文化问题的研究,对当时的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的新成果进行深入的思考,写了“人类学笔记”,表露了许多关于文化哲学的深刻思想。进入20世纪以来,文化问题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德国哲学家卡西勒在20世纪20、30年代发表《符号形式的哲学》(3卷),创立以符号形式为特征的文化哲学。这个符号形式的哲学“不仅囊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研究,而且意欲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活动提供一个先验的基础”(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苏联哲学家力图把“文化”范畴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80年代,他们又进一步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首要任务应揭示文化作为人的创造和自我创造所具有的人类主体意义,从文化的创造者和需要者的角度讲清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而不应从旁观者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描述和解释。中国学者力图从哲学角度阐明文化和人的发展等问题,积极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