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depressive psychosis
病名。出《黄帝内经》。中医精神病学中的一种类型。其症状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或喃喃独语,或哭笑无常,言语错乱,不知秽洁,不思饮食,或可伴有妄想、幻觉等,舌体多肥大,舌质淡或淡紫,苔薄腻,脉弦滑等。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方用顺气导痰汤、温胆汤等加减。如属心脾两虚者,用养心汤、归脾汤等加减治疗。近年来有人主张用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补肾助阳等方法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本病在唐朝以前也作癫痫病,如《素问·奇病论》称本病为胎病,是我国遗传学的最早记载,其症状描述类似现代医学的癫痫。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曾提出“癫痫”病名。自明朝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才把癫与痫做了明确的区分。癫症多属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