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学习imitative learning
个体仿效特定方式的动作或行为模式的学习。人和某些动物都会进行模仿学习。在这种学习中, 一般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榜样的 一定的动作或行为模式。N.E.米勒和T.J.多拉德首先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用白鼠进行了模仿学习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仿是在有选择地强化与榜样相同行为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们认为,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是模仿学习过程中的四个基本因素。A.班杜拉依据研究的结果指出,学习者只是观察榜样的行为而不做出直接的反应也能进行模仿学习,他把这种学习叫做观察学习(参见“观察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的基本发展趋势是:从无意识、不自觉的模仿到有意识、自觉的模仿;从把模仿作为目的到把模仿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从模仿榜样的外部特征而产生类似的举止,到模仿榜样的内心特征而产生独创性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模仿的独立性、自觉性和稳定性逐步增强。J.M.索里等人指出,为了有目的地模仿别人的行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观察有关的行为或行为成分。(2)回忆最近的有关行为。(3)以作业成绩作为自己有关行动的指导。(4)争取达到所观察的行为可能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