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Erikson's stages theory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埃里克森提出的关于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个体与不断扩大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阶段的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有待解决,合理的解决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便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危机的合理解决,有赖于社会环境的作用。他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如下所述的八个发展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至1.5岁左右)。信任是婴儿要学习的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也是健康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础。儿童出生后,首先是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能够从母亲那里得到生理需要上的满足,得到爱护和关怀,就会感到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就会形成对世界和人们的信任感;如果不能一贯地得到生理需要上的满足,得不到必要的爱护和关怀,就会产生对世界或他人的怀疑或恐惧的心理,引起不信任感,形成对人怀疑、惧怕、不信任的人格。信任或不信任是这一阶段婴儿所面临的危机。(2)自主对羞怯与疑虑(1.5岁至3岁)。形成自主感是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如果允许与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愿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有自控的能力或影响环境的能力,就会形成自信和自主感;如果儿童的自主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对自己的自主能力感到疑虑,对自身或自己的行为抱有羞怯感,形成一种消极人格。(3)主动对内疚(4岁至5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运动能力的增强、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自由参加活动很感兴趣,并富有一定的想像力,能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如果儿童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进行能激励其主动精神的活动,如果成人对儿童提出的问题能耐心听取和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能适当鼓励和妥善处置,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加强;反之, 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进而发展成一种拘谨压抑与被动、内疚的人格。(4)勤奋对自卑(6~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追求的是学习或活动的成就及其成就所得到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能够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体验,得到赞许或奖励,就会促进乐观、进取与勤奋人格的形成。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形成自卑的人格。(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指出,它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具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年,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会产生“内在相同和连续”之感,与外界社会之间也能取得协调一致,有可能去接受成年期的生活挑战;否则,就会产生角色混乱,不能正确选择生活角色。(6)亲密对孤独(青年晚期、成年早期)。埃里克森认为,只有牢固地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人,才乐于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为一体,并能意识到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从而会产生亲密感;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建立一种友爱关系,就会产生孤独感。(7)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如果能够形成积极的同一性,过上了幸福与充实的生活,那么他就会力图把带来这一切的环境传递给下一代。这可以通过与儿童直接地相互作用,或者通过生产或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东西来实现。这样的人就是具有繁殖感的人。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就会陷入自我专注的状态,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和舒适,其结果就是人格的停滞和贫乏。(8)完整对失望(晚年)。人到了晚年回顾往事时,如果感到所度过的是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一生,就会产生完善感和满足感,怀着充实感准备与人世告别;如果觉得经历中带有挫折,没有做出理想的事,尚未达到生活中的某一或某些主要目标,就会产生失望之感。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30 17:28:43